
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位于罗霄山脉腹地,这里是“半条被子”故事发生地。1934年,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,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。临走时,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。半条被子,一条心。一条被子分两半,是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。
“半条被子”映初心
朱向群今年46岁,是“半条被子”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曾孙,也是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
1999年退伍以后,朱向群在外面打过工、经过商。2014年村里换届,老支书找到他,希望他回来村里带大伙一起发展。
朱向群的父亲也曾当过村干部,带领老百姓斩断穷根、发家致富是他一辈子的理想。朱向群回忆说,当时父亲半天没出声,最后憋出一句话——“孩子,你是该回来呀!”
“半条被子”到“幸福日子”
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优水果种植,开展农家乐厨师、乡村旅游等“人人有技能”培训,这几年,村里发展民宿、餐饮、商店48家,摆设民俗摊位135个,400多名老乡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。大家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了。2022年,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9000多元。
从一个偏僻荒远的小山村,发展成了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,沙洲村村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,实现了从“半条被子”到幸福日子的转变。沙洲村的红色故事传播得越来越远,更多的人投身于传播“半条被子”故事,传承“半条被子”精神的队伍中……
朱向群与村民们交谈
“半条被子”薪火相传
裴秀君,是“半条被子”故事发生地——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一名红色讲解员。大约两年前,她投身到红色讲解工作中,慢慢地对讲解了解得越来越深——“我发现讲解员能赋予文物说话的权利,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裴秀君正在为小朋友们讲解“半条被子”的故事
在一次讲解中,有两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来馆里面参观。听完讲解,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,老人的小孙子也听得十分认真,不断地向裴秀君提问。自己的讲解,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。裴秀君觉得,这样的工作,虽然平凡,但有意义、有价值。
长征史专家、国防大学教授刘波:
一部红军长征史,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……什么是共产党?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,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。长征途中,红军同老百姓结成了生死相依、患难与共的情谊,模范地执行为民服务的宗旨,自己缺盐却要开仓放盐,自己缺粮,却要开仓放粮;自己缺药,却还向老百姓赠医送药;万里长征、充满艰辛,红军却不惜牺牲自我,还不断为老百姓谋解放、谋幸福。人心都有一杆秤啊,你说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,怎么会不取得胜利?所以,我们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红军在长征途中能一次次化险为夷、绝处逢生,一次次打败强敌、取得胜利。一部长征史,就是一部“水可载舟”的传奇。忘记了人民,脱离了人民,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今日沙洲村
责编:何慧
来源:央视新闻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